5.新建工程
点击新建工程后,加载新建工程页面,输入或选择单位工程,输入对应锚段号、起始杆号、起始里程等,选择线别(默认左线,如果右线计算时,则必须选择右线),点击保存设置,此时会弹出系统参数界面,先修改系统参数相应的数据保存数据后(提示保存成功)即可关闭,然后继续完成数据的输入。数据输入包括直接输入或导入数据(导入的数据仍在输入数据文件的计算输入数据.xls里面)。
*新建工程的excel表格数据图形如下:


新建工程的数据输入表中,一般以一个锚段为一个数据整体进行输入,其中第一个杆号和最后一个杆号必须输入锚段两端的锚柱。对应的安装图号分别是锚柱起点、锚柱终点。
ID |
杆号 |
安装图号 |
跨距 |
下底座高度 |
上下底座间距 |
导线高度 |
结构高度 |
支柱限界 |
支柱斜率 |
外轨超高 |
拉出值 |
承力索拉出值 |
定位器型号 |
是否弹链 |
是否中锚 |
里程 |
曲线半径 |
竖曲线半径 |
吊弦分布 |
吊弦高度 |
定位器角度 |
定位反力 |
弹性索张力 |
集中负荷 |
1 |
1 |
锚柱起点 |
50 |
5800 |
1800 |
6500 |
1000 |
3100 |
10 |
0 |
0 |
0 |
0 |
0 |
0 |
10000 |
0 |
0 |
12-10-10-10-8 |
6500-6500-6500-6500 |
0 |
0 |
0 |
0 |
2 |
2 |
105 |
50 |
5800 |
1800 |
6500 |
1600 |
3100 |
10 |
0 |
400 |
400 |
无 |
0 |
0 |
10045 |
0 |
0 |
5-8-8-8-8-5 |
|
0 |
0 |
0 |
0 |
3 |
3 |
103 |
50 |
5800 |
1800 |
6250 |
1600 |
3100 |
10 |
0 |
200 |
200 |
L1050 |
18 |
0 |
10095 |
0 |
0 |
5-8-8-8-8-5 |
|
8/8 |
1 |
0 |
0 |
4 |
4 |
102 |
50 |
5800 |
1800 |
6000 |
1600 |
3100 |
10 |
0 |
-250 |
-250 |
L1050 |
18 |
0 |
10095 |
0 |
0 |
5-8-8-8-8-5 |
|
0 |
0 |
0 |
0 |
输入示例如表中所示。其中安装图号、定位器型号不清楚的,可以在导入数据后通过下拉菜单选择,其它参数除跨距、里程、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吊弦分部以米为单位外,其它的高度信息以毫米(mm)为单位,重量以千克(kg)为单位。其中曲线半径有正负之分,与外轨超高保持一致,曲外支柱情况曲线半径和外轨超高均输入“-”,也可以根据导入的曲线参数自动计算曲线半径及超高。
表格数据是以支柱为起点,向右记录,如起点支柱是1号,下一个支柱是2号,则跨距就是1-2号之间悬挂点的水平距离。锚柱起点或终点的导高是相对于轨面高程,导线下锚肩甲的高度,结构高度就是导线和承力索肩架之间的垂直距离。其它的导线高度(测量高度)都是相对于轨面,指接触线底面与两轨连线的垂直距离,结构高度(测量)则是指导线底面至承力索底面的高度。
支柱里程,第一个支柱就是输入的支柱起点里程,后面的则是累加跨距。
支柱限界,均至线路钢轨中心至支柱内沿的水平距离,如果是吊柱,则是吊柱下底座至轨面中心的水平距离。
拉出值是指导线的拉出值,向支柱侧为正,远离支柱为负,最后一个承力索拉出值类似,一般情况下承力索,导线拉出值一致,但需根据现场实际测量取值,尤其要注意曲线有超高部分的拉出值的变化,单位mm。
支柱斜率是指支柱内沿每米向田野侧的偏移值,单位是mm/m。如上表中输入10,表示支柱每向上一米,垂直方向就向田野侧偏离10mm。
定位器型号,没有定位器的,选择无,其它选择建立好的型号即可。吊弦分部、吊弦高度建议由软件自动计算生产后,根据特殊情况单独修改(一般特殊情就是落锚、中锚等跨内)。
吊弦分布、吊弦高度可自动计算生成,部分区域吊弦分布可通过双击对应表格后按照上面的软件界面图中进行修改调整,其中吊弦分布调整,可对单个数据修改,数据自动调整。如修改了第一根吊弦间距由5改为10,中间的吊弦间距自动变化,中间吊弦根数多,可以删除1个或2个数据,对于数据自动变化。修改完后,单独对吊弦高度进行初始化设置,先选择直线抬升,然后对中心柱处的数据单独选择抛物线抬升(两头关节相同),见上图中的吊弦高度第二行。
定位器角度,分别指定位器对钢轨/对大地的角度,在自动计算基础上,也可根据特色情况进行自行设定。
集中负荷,包括承力索集中负荷、接触线集中负荷,根据跨内集中负荷的数量及位置,分别设置(承力索、导线集中负荷分开设置)。集中负荷输入时,首先确认集中负荷的数量(承力索和导线所有的),然后依次输入负荷类型(1代表承力索,2代表接触线),对应集中负荷距离定位点的水平距离,集中负荷的重量(Kg).如数量输入2,后续依次根据提醒输入1,5,8,2,5,8后代表承力索和导线在距离定位点5米处分别都有一个8kg的集中负荷(一般绝缘子处能用到),输入后生产的数据显示为“1,5,8;2,5,8”也可以先输入导线后输入承力索变成“2,5,8;1,5,8”,中锚处大概为“1,28,12;2,21,10”。对于电连接、中锚的集中负荷可采取初始化设置后自动导入的方式生成(Loadsetting.txt,是否中锚数据中的1代表中锚,2,3代表关节电连接,4代表纵向电连接),
弹性索张力,是指当前定位点处有弹性索时输入,如果没有则输入0,注意如果腕臂计算时,此参数还是腕臂下底座的增量数据(考虑不同支柱类型,下底座扣料不同,减少图号的修改新增参数,是否调用见系统参数的修改)
定位反力,指定位器受拉后呈现的垂直方向的力,如大于0,接触线受到一个向上抬升力,如果没有则输入0,注意如果腕臂计算时,此参数还是腕臂上底座的增量数据(考虑不同支柱类型,下底座扣料不同,减少图号的修改新增参数,是否调用见系统参数的修改) 确保数据输入正确后,点击保存数据即可。保存好后,可进行计算了。
*如果是弓形腕臂计算,吊弦分布栏需要输入隧道半径,吊弦高度输入轨面中心到隧道顶部的高度。
说明:表中左侧杆号—定位器型号需要输入,后面的数据全部输入0,然后保存到指定表格中导入,导入后可以采取右键“数据列初始化”->“初始化受力”->“定位器角度”,然后对局部数据修改调整后,右键“数据保存”对增加修改的数据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