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新建工程

点击新建工程后,加载新建工程页面,输入或选择单位工程,输入对应锚段号、起始杆号、起始里程等,选择线别(默认左线,如果右线计算时,则必须选择右线),点击保存设置,此时会弹出系统参数界面,先修改系统参数相应的数据保存数据后(提示保存成功)即可关闭,然后继续完成数据的输入。数据输入包括直接输入或导入数据(导入的数据仍在输入数据文件的计算输入数据.xls里面)。

*新建工程的excel表格数据图形如下:


  新建工程的数据输入表中,一般以一个锚段为一个数据整体进行输入,其中第一个杆号和最后一个杆号必须输入锚段两端的锚柱。对应的安装图号分别是锚柱起点、锚柱终点。

ID 杆号 安装图号 跨距 下底座高度 上下底座间距 导线高度 结构高度 支柱限界 支柱斜率 外轨超高 拉出值 承力索拉出值 定位器型号 是否弹链 是否中锚 里程 曲线半径 竖曲线半径 吊弦分布 吊弦高度 定位器角度 定位反力 弹性索张力 集中负荷
1 1 锚柱起点 50 5800 1800 6500 1000 3100 10 0 0 0 0 0 0 10000 0 0 12-10-10-10-8 6500-6500-6500-6500 0 0 0 0
2 2 105 50 5800 1800 6500 1600 3100 10 0 400 400 0 0 10045 0 0 5-8-8-8-8-5  

0 0 0 0
3 3 103 50 5800 1800 6250 1600 3100 10 0 200 200 L1050 18 0 10095 0 0 5-8-8-8-8-5  

8/8 1 0 0
4 4 102 50 5800 1800 6000 1600 3100 10 0 -250 -250 L1050 18 0 10095 0 0 5-8-8-8-8-5  

0 0 0 0

输入示例如表中所示。其中安装图号、定位器型号不清楚的,可以在导入数据后通过下拉菜单选择,其它参数除跨距、里程、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吊弦分部以米为单位外,其它的高度信息以毫米(mm)为单位,重量以千克(kg)为单位。其中曲线半径有正负之分,与外轨超高保持一致,曲外支柱情况曲线半径和外轨超高均输入“-”,也可以根据导入的曲线参数自动计算曲线半径及超高。
表格数据是以支柱为起点,向右记录,如起点支柱是1号,下一个支柱是2号,则跨距就是1-2号之间悬挂点的水平距离。锚柱起点或终点的导高是相对于轨面高程,导线下锚肩甲的高度,结构高度就是导线和承力索肩架之间的垂直距离。其它的导线高度(测量高度)都是相对于轨面,指接触线底面与两轨连线的垂直距离,结构高度(测量)则是指导线底面至承力索底面的高度。
支柱里程,第一个支柱就是输入的支柱起点里程,后面的则是累加跨距。
支柱限界,均至线路钢轨中心至支柱内沿的水平距离,如果是吊柱,则是吊柱下底座至轨面中心的水平距离。
拉出值是指导线的拉出值,向支柱侧为正,远离支柱为负,最后一个承力索拉出值类似,一般情况下承力索,导线拉出值一致,但需根据现场实际测量取值,尤其要注意曲线有超高部分的拉出值的变化,单位mm。
支柱斜率是指支柱内沿每米向田野侧的偏移值,单位是mm/m。如上表中输入10,表示支柱每向上一米,垂直方向就向田野侧偏离10mm。
定位器型号,没有定位器的,选择无,其它选择建立好的型号即可。吊弦分部、吊弦高度建议由软件自动计算生产后,根据特殊情况单独修改(一般特殊情就是落锚、中锚等跨内)。
吊弦分布、吊弦高度可自动计算生成,部分区域吊弦分布可通过双击对应表格后按照上面的软件界面图中进行修改调整,其中吊弦分布调整,可对单个数据修改,数据自动调整。如修改了第一根吊弦间距由5改为10,中间的吊弦间距自动变化,中间吊弦根数多,可以删除1个或2个数据,对于数据自动变化。修改完后,单独对吊弦高度进行初始化设置,先选择直线抬升,然后对中心柱处的数据单独选择抛物线抬升(两头关节相同),见上图中的吊弦高度第二行。
定位器角度,分别指定位器对钢轨/对大地的角度,在自动计算基础上,也可根据特色情况进行自行设定。
集中负荷,包括承力索集中负荷、接触线集中负荷,根据跨内集中负荷的数量及位置,分别设置(承力索、导线集中负荷分开设置)。集中负荷输入时,首先确认集中负荷的数量(承力索和导线所有的),然后依次输入负荷类型(1代表承力索,2代表接触线),对应集中负荷距离定位点的水平距离,集中负荷的重量(Kg).如数量输入2,后续依次根据提醒输入1,5,8,2,5,8后代表承力索和导线在距离定位点5米处分别都有一个8kg的集中负荷(一般绝缘子处能用到),输入后生产的数据显示为“1,5,8;2,5,8”也可以先输入导线后输入承力索变成“2,5,8;1,5,8”,中锚处大概为“1,28,12;2,21,10”。对于电连接、中锚的集中负荷可采取初始化设置后自动导入的方式生成(Loadsetting.txt,是否中锚数据中的1代表中锚,2,3代表关节电连接,4代表纵向电连接),
弹性索张力,是指当前定位点处有弹性索时输入,如果没有则输入0,注意如果腕臂计算时,此参数还是腕臂下底座的增量数据(考虑不同支柱类型,下底座扣料不同,减少图号的修改新增参数,是否调用见系统参数的修改)
定位反力,指定位器受拉后呈现的垂直方向的力,如大于0,接触线受到一个向上抬升力,如果没有则输入0,注意如果腕臂计算时,此参数还是腕臂上底座的增量数据(考虑不同支柱类型,下底座扣料不同,减少图号的修改新增参数,是否调用见系统参数的修改)
确保数据输入正确后,点击保存数据即可。保存好后,可进行计算了。
*如果是弓形腕臂计算,吊弦分布栏需要输入隧道半径,吊弦高度输入轨面中心到隧道顶部的高度。
说明:表中左侧杆号—定位器型号需要输入,后面的数据全部输入0,然后保存到指定表格中导入,导入后可以采取右键“数据列初始化”->“初始化受力”->“定位器角度”,然后对局部数据修改调整后,右键“数据保存”对增加修改的数据保存。

6.计算

计算通过左侧工程列表栏选择,新输入的数据,需要通过右键刷新从新加载后选择。
从三级列表中通过双击“腕臂计算”或“吊弦计算”既可打开对应的传统并完成对应数据的计算。

6.1腕臂计算

腕臂计算 计算后的窗体如下所示,包括计算的支柱列表、计算结果数据窗体及用于预览各组腕臂的图形窗体。
通过数据打印按钮,可以完成腕臂数据的打印(如要保存为PDF,可以通过打印,选择打印为PDF)来完成,同时自动保存一个excel数据表格文件。
图形数据可以双击对应的图形列表的支柱号后,自动加载对应的计算图形。可以在图形预览窗体里面直接打印图形或者保存图形为PDF,jpg等格式。
腕臂数据打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需要打印的数据(总数据项包括杆号、安装图号、腕臂长度等共计32项数据,可以自定义选择数据数量和数据的排列顺序,但是选择的数量类型量不能少于7项),已满足不同的场景的需要。

腕臂计算输出数据包括:

1.单位工程;2.锚段号;3.杆号;4.安装图号;5.下底座高度;6.上下底座间距;7.导线高度;8.结构高度;9.支柱限界;10.拉出值;
11.斜率;12.外轨超高;13.定位器型号;14.定位形式;15.平腕臂长度;16.斜腕臂长度;17.定位管长;18.腕臂支撑长度;
19.定位管支撑长度;20.平腕臂支撑卡子位置;21.套管双耳;22.承力索座;23.定位环位置;24.斜腕臂支撑卡子位置;
25.斜腕臂定位管支撑卡子位置;26.斜腕臂套筒;27.定位器支座在定位管的位置;28.定位支撑卡子在定位管的位置;
29.防风拉线在定位管的位置;30.定位管支撑形式;31.定位管角度;32.定位器初始安装角度;




简统化腕臂系统


铝合金腕臂系统


整体腕臂系统


弓形腕臂系统
**因为腕臂计算过程中,要反复调取图形文件,计算速度相对比较慢。同时腕臂计算前,可以通过配置,设置生成图形是否为横向或纵向。计算完成后,可支持CAD图形直接转PDF或jpg,支持一键快速打印整锚段腕臂图形。如果要提高计算速度,可以在左侧工程列表右键选择“不生成CAD图形”



6.2 吊弦计算

吊弦计算后的窗体如下,包括吊弦数据和示意图形。
吊弦数据主要是各跨内吊弦的长度数据,此长度为计算长度,指接触网线槽至承力索顶面的距离。

吊弦预制数据表可以通过选择打印设置后,通过打印数据保存数据至PDF(同腕臂),同时自动保存一个excel数据表格文件。也可单独生成下料长度或预制长度的excel数据表(右键)

吊弦示意图形,包括一个拉出值、线路纵坡、吊弦纵坡的集中示意图和一个锚段吊弦实际分布状态模拟图(下图为显示,可以自行计算后查看。)

1、腕臂吊弦计算之环境设置、登录及参数管理:微信扫一扫即可观看视频操作教程

2、腕臂吊弦计算之新建工程及计算与打印:微信扫一扫即可观看视频操作教程